跳到主要內容

景美人權園區參訪心得

這次參訪是我一個人去的,園區在有點偏僻的地方,一大棟建築物用冰冷的水泥牆與外界隔開,如果沒有詢問工作人員也就不知道裡面就是我們要去的人權園區。

我第一個進去的是軍事法庭,裡面曾經發生美麗島事件大審,我回想起我小時候我聽說美麗島事件的狀況,那時候的美麗島是一個衝撞體制的活動,他們宣導「台獨」思想,是一群很極端的分子。

我在軍事法庭裡面看著他們被審判的錄影帶,影片中有意無意地以他們有錯的角度來審判,但是如果以現在的角度來看,他們真的有錯嗎?由於我沒有親身經歷美麗島事件,我很難說他們是不是真的有錯,但是那個時候對於他們一定是太過嚴苛了。

第一天審判的時候曾經有要求不應該以軍法庭來審判這一件事情,因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只有軍人才能夠受到軍事法庭審判,但是那個時候卻能夠因為戒嚴的關係而將他的請求駁回,那個時候的人一定沒有辦法察覺哪裡不對勁,但是現在的我們看起來就能夠明白那是一個很不合人權的法律。

身為心理系的我,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剖析為什麼那個時候的人能夠輕易地接受不合人權的條文,我認為有兩個基本的原因:習慣與服從。

人是非常非常容易習慣的生物,例如剛剛搬入一個新家的時候很不習慣,覺得舊家比較好,但是隔了幾天之後就不再會懷念自己的舊家了。可以想像,對於一個嚴苛的法律剛開始會無法習慣,覺得自己受到一些限制,後來會慢慢習慣,熟悉了越來越被限縮的人權,最後就不知道自己原本應該要有的人權到底被限縮了多少。

另外,人們也是非常容易服從的生物,人之所以能夠被催眠是因為人有被暗示性,想像一個情境,當老師叫你「站起來!」你有可能什麼都不想就直接站起來了,這代表人在受到權威的命令的時候會傾向於執行而不會去抵抗,只有在深深的思考之後,人才能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來否定這些別人下的指令。

因此,在戒嚴的情況下,人們已經習慣了軍審,已經服從了這個政府體制,在這個社會當中,政府希望每個人都是服從的,而不會提出太多自己的想法,有權力的政府會排除這些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並且將大家改變成與政府的想法相仿的人。

政府不斷的禁止一些言論自由,並且強調只有某些想法才是合理的,並且把其他的想法都冠上罪名,政府把某些特定思想緊緊綁在人民身上,讓我們並沒有喘息的空間。

人權園區當中有一個特展,展出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殺掉的人的遺書,其中一些人是因為宣揚共產思想而被槍決的,有一些是因為想要組成黨外組織而被槍決的,這些人在那個年代可能都會被當成恐怖份子,但是這次的展覽呈現的是他們身而為人,溫情的那一面。

其中,我對邱興生的遺書印象特別深刻,他在遺書中寫的是他很快樂與幸福,要他的祖母不要擔心,也要他的姐姐能夠幸福快樂的過日子,他說因為他是學科學的,知道要快樂。當我看到這一封遺書時差一點就流下淚來,然而如果我沒有看過,也只會把他當成是白色恐怖的一個受害人而已吧!以前的政府也會說他是一個恐怖的政治犯,要我們大家討厭他,把他當成是應該死的人。

然而,就算一個人抱持著共產主義的思想,他就應該要死嗎?國家會膚淺的把自己與他人分成兩類,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但是那些抱持著共產思想的人,出發點也有可能是良善的,他們想的是要帶給全台灣人民幸福,然而只要在他身上貼了共產主義的標籤,以前的政府就有辦法判處他死刑,而全台灣的人民也都對他們抱持著恐懼與厭惡。

但是他們真的有這麼恐怖嗎?我們真的要以仇恨的角度看待思想與我們不同的人嗎?無論是共產黨也好,無論是強調資本主義也好,只要他們心中最深層的動機是帶給人民幸福,那就是好的;相反的,就算有多麼正當,內心抱持著仇恨與殺戮就是一個不好的政府。我並不相信為了國家的安全,為了剷除這些異議分子可以把他們流放、處決,如果我們國家真的是為了幸福著想,那麼一定可以跟這些同樣是為了國家幸福的知識份子們達到共識,而為什麼政府要一意孤行的消滅這些異議分子而宣傳自己有多麼的好呢?要說是為了「台灣人民的福祉」我是不相信的,而它們是想藉由這個名獲得權力,因為只要說是為了人民的福祉,政府就能夠騙取極大的權力,只要人民反對了,就威脅他們會失去安全與幸福。

在我心目中,一個好政府是會花時間與人民溝通的,能夠包容這個國家內部截然不同的聲音並且取得共識,儘管這些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溝通,國家的行政可能會比較沒有效率,但是比起獨裁,自由的空氣是更令人喜歡的。

參觀人權園區總是讓我想起賈誼的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易也。」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對人民好,如果沒有辦到這一點,這個國家的存在也是毫無價值的,國家沒有除了人民幸福以外更重要的事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TAAZE送二手書注意事項!!

網路上可能只有少數的網頁有在介紹TAAZE讀冊二手書上架的注意事項, 大多都是說怎麼送書而已,但是筆者在最近送出了兩批二手書之後發現有一些送二手書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以後想要在TAAZE賣二手書的廣大讀者們XD 注意事項一 所有要送過去的書都要有被丟棄的打算。 在二手書待售條款的第十一條: 十一、二手書退回費用: 1.二手書退回費用包含運費與退回手續費, 運費以每本新台幣20元計算;二手書原書籍定價(版權頁定價)之5%為退回手續費 。上述兩項費用加總未滿新台幣100元者,以新台幣100元計。除下列第2點描述之特殊情況,退回費用採貨到付款。 每一次送過去的書裡面,只要冊封有一些凹損,由TAAZE判定他們覺得不能賣的時候,就會直接說要把這些書下架,如果想要把這些書退回的話,就會收到鉅額的手續費和運費XDD,筆者第一次就被這個手續費驚訝到。 因此,要在TAAZE賣二手書請做好書被丟棄的準備,也就是就算書沒有被驗過也不要他們退回來的打算,不然在書賣出去之前就會賠上不少。 注意事項二 在賣之前請先試著在其他網路拍賣平台(露天、蝦皮等)試著賣賣看一段時間  在二手書待售條款的第七條: 七、代售手續費(佣金)與賣家銷售所得: 賣家銷售所得之計算方式: 賣家自訂售價扣除代售手續費(佣金,採四捨五入) 之餘額為賣家銷售所得。 代售手續費(佣金)為賣家自訂售價之35% 。與讀冊生活另行議定代售手續費(佣金)之賣家不在此限。以賣家自訂售價新台幣110元為例,110元x35%四捨五入後,新台幣39元為代售手續費(佣金),110-39=新台幣71元為賣家銷售所得。  二手書能夠賣的錢裡面有35%的部分會被抽成。我是可以理解TAAZE的工作人員辛苦的處理很多二手書,要確認書況並且把這些書跟販賣書的連結整合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35%其實真的很高,露天的手續費大是1.5%,35%是1.5%的23.3倍。 追根究柢而言,可能因為二手書的買賣還算是一個寡占的生意,有名的二手書店包含茉莉、華新、書寶,以及網路二手書店TAAZE,在收購二手書還有賣出去的價格間都有極高的抽成。在二手書的買賣市場當中我們缺乏了一個不經由他人經手的自由市場,我們每一次想要賣二手書都被其他公司撥了一層皮。  如果自己能夠先在

陳榮凱教授訪問及心得

1. 生涯人物的生涯發展歷程的理解陳述 成長期:對科學的想像 小時候想當太空人 原本住在台中,高中的時候因為聽說台北的人很厲害,於是來台北建中求學,於是與原本家庭的互動較少 求學過程中,發現台北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 探索期:定錨,立定數學志向 明白台灣沒有太空人,而且要去國外當太空人的夢想太遙遠 高中時期立志要當科學家,但是還沒有決定要念什麼 關鍵點:那個時候原本是念二類組的系,因為聽說第三類組的老師教得比較好所以轉去第三類組,後來發現自己對於生物要「背」的東西沒有興趣,最後又轉回二類組。並不是對所有生物都沒興趣,而是對死背的東西沒興趣。→尋求要理解的科學 明白科學最根本的部分就是數學,之後決定要當數學家,課業壓力也就突然降低了。 大學念台大數學系,畢業之後去美國留學,直攻博士 在國外研究台灣幾乎沒有人研究的「代數幾何」

傾城之戀與張愛玲的愛情觀

收錄在傾城之戀一書中收錄了張愛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傾城之戀,這個故事名稱乍聽之下好樣要寫什麼公主與王子之間的故事,而且,的確,如果光看整個故事表面,好像男主角與女主角有了幸福美滿的結局,舉例來說,張愛玲在文末如此道: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看這樣的結尾會以為這個故事僅僅是諷刺這個世界上的愛情不會像這兩個人的愛情一樣美好;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會像是這兩個人一樣真愛,這類的評論,然而,如果深層的看傾城之戀,就會發現張愛玲所要說的並不是這個樣子,在張愛玲的眼中,這樣的愛情稱不上是幸福也說不上是不幸,只能說得上是某種「巧合」的產物。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這一句話完全道出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傾城之戀」這四個字本來會讓人想到那種至高無上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甚至值得犧牲一整座城來換取,典型對傾城之戀的的想像如下: 「女主角是一個城的公主,而男主角是平民,原本城裡的國王要將女主角嫁給某個王公貴族,然後這個女主角落跑了,於是就愛上了這個男主角,可能接下來國王一聲令下要殺了這個男主角,結果男主角就跟女主角私奔之類的。」 或許也可以想像各種歷史故事的面貌,例如:商紂王禹妲己、周幽王與褒姒,這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傾城之戀」,然而這樣的傾城之戀所說的都是:美好的愛情與江山之間的抉擇。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完全不是這樣,這個故事只是:香港落陷了,因此男女主角結婚了,雖然這個與典型的傾城之戀都有「傾城」與「戀」,但是其中的意義分明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在典型的例子之中,愛是目的,相對的,城的毀滅就成為了愛的工具;但在張愛玲的故事中,很難看出來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實質關係,比較像是一個巧合:城的毀滅剛好成為促成了愛情的工具。也難怪張愛玲後來會這麼說: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在這段文章中,張愛玲說的這個「也許」是毫無因果的,因為流蘇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不可能會直接造成城市毀滅,然而也正是這個「也許」讓我們了解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