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在傾城之戀一書中收錄了張愛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傾城之戀,這個故事名稱乍聽之下好樣要寫什麼公主與王子之間的故事,而且,的確,如果光看整個故事表面,好像男主角與女主角有了幸福美滿的結局,舉例來說,張愛玲在文末如此道: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看這樣的結尾會以為這個故事僅僅是諷刺這個世界上的愛情不會像這兩個人的愛情一樣美好;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會像是這兩個人一樣真愛,這類的評論,然而,如果深層的看傾城之戀,就會發現張愛玲所要說的並不是這個樣子,在張愛玲的眼中,這樣的愛情稱不上是幸福也說不上是不幸,只能說得上是某種「巧合」的產物。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這一句話完全道出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傾城之戀」這四個字本來會讓人想到那種至高無上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甚至值得犧牲一整座城來換取,典型對傾城之戀的的想像如下: 「女主角是一個城的公主,而男主角是平民,原本城裡的國王要將女主角嫁給某個王公貴族,然後這個女主角落跑了,於是就愛上了這個男主角,可能接下來國王一聲令下要殺了這個男主角,結果男主角就跟女主角私奔之類的。」 或許也可以想像各種歷史故事的面貌,例如:商紂王禹妲己、周幽王與褒姒,這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傾城之戀」,然而這樣的傾城之戀所說的都是:美好的愛情與江山之間的抉擇。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完全不是這樣,這個故事只是:香港落陷了,因此男女主角結婚了,雖然這個與典型的傾城之戀都有「傾城」與「戀」,但是其中的意義分明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在典型的例子之中,愛是目的,相對的,城的毀滅就成為了愛的工具;但在張愛玲的故事中,很難看出來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實質關係,比較像是一個巧合:城的毀滅剛好成為促成了愛情的工具。也難怪張愛玲後來會這麼說: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在這段文章中,張愛玲說的這個「也許」是毫無因果的,因為流蘇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不可能會直接造成城市毀滅,然而也正是這個「也許」讓我們了解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