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傾城之戀與張愛玲的愛情觀

收錄在傾城之戀一書中收錄了張愛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傾城之戀,這個故事名稱乍聽之下好樣要寫什麼公主與王子之間的故事,而且,的確,如果光看整個故事表面,好像男主角與女主角有了幸福美滿的結局,舉例來說,張愛玲在文末如此道: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看這樣的結尾會以為這個故事僅僅是諷刺這個世界上的愛情不會像這兩個人的愛情一樣美好;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會像是這兩個人一樣真愛,這類的評論,然而,如果深層的看傾城之戀,就會發現張愛玲所要說的並不是這個樣子,在張愛玲的眼中,這樣的愛情稱不上是幸福也說不上是不幸,只能說得上是某種「巧合」的產物。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這一句話完全道出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傾城之戀」這四個字本來會讓人想到那種至高無上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甚至值得犧牲一整座城來換取,典型對傾城之戀的的想像如下: 「女主角是一個城的公主,而男主角是平民,原本城裡的國王要將女主角嫁給某個王公貴族,然後這個女主角落跑了,於是就愛上了這個男主角,可能接下來國王一聲令下要殺了這個男主角,結果男主角就跟女主角私奔之類的。」 或許也可以想像各種歷史故事的面貌,例如:商紂王禹妲己、周幽王與褒姒,這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傾城之戀」,然而這樣的傾城之戀所說的都是:美好的愛情與江山之間的抉擇。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完全不是這樣,這個故事只是:香港落陷了,因此男女主角結婚了,雖然這個與典型的傾城之戀都有「傾城」與「戀」,但是其中的意義分明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在典型的例子之中,愛是目的,相對的,城的毀滅就成為了愛的工具;但在張愛玲的故事中,很難看出來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實質關係,比較像是一個巧合:城的毀滅剛好成為促成了愛情的工具。也難怪張愛玲後來會這麼說: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在這段文章中,張愛玲說的這個「也許」是毫無因果的,因為流蘇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不可能會直接造成城市毀滅,然而也正是這個「也許」讓我們了解張愛...

學數學只需要觀念或題目?

有些人說數學只需要觀念而不需要練習,也有些人說數學需要練習很多題目,我想我能夠說這兩種觀點都是錯的,學數學應該要折衷,也就是既需要觀念也需要題目,但是需要的觀念不同於那些人所說,需要的題目也不同於那些人所說,怎麼說呢? 首先,有一些補習班會說數學需要「觀念」,我不太喜歡他們這樣稱呼,因為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高中生對於「觀念」這個字有特別的憧憬,例如我們班就有人用「觀念」這個字來凸顯自己比較天才,而把那些苦讀的人當成是「沒有觀念的笨蛋」,其實「觀念」這個字本身並沒有這個意思,觀念這個字可能來自英文的idea,簡單來說就是呈現在意識底下的東西,照理來說,每個人都能夠有他自己的觀念,那麼為什麼這個字在台灣的補習界當中被神格化了呢? 這是因為那些強調觀念的人,會認為他們看事情的角度才是比較正確、比較精闢的,而那些遵循學校學習模式的人並沒有跳脫原本的觀點,而成為服從於學校體制的奴隸,強調觀念的補習班總是會想要強調自己與別人不一樣,表面上說自己給出的是「觀念」,事實上無非是一些速解法,或者是把學校的那一套換成補習班風格的說法。 伴隨著「觀念」,另外一件詭譎的事情是那些補習班總是會說「題型」,我是反對題型的,因為題型所說的無非是把題目做分類,把題目分類以後學生就不是真正去寫那個題目而是認題型,題型無異於把題目背下來,但很多補習班會把題型當成是一種「觀念」,然後用這些觀念洗腦學生說會考高分,有觀念比較厲害,我覺得這種觀念與題型的洗禮無異於毒害學生思考的能力。 真正說來,與其說「觀念」不如說「概念(concept)」比較實在,首先,概念這個詞不會有自大與自滿,宣稱自己有觀念的人總是會把幾說的多麼與人不同,但是說自己有概念的人則是充滿謙遜,因為概念這個詞代表對於一個事物的了解,要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要花時間與精力,因此,能夠有好的概念就代表已經嘗試去真正了解學習的課題。 至於「題型」、「題目」這兩個用法我認為都是不恰當的,「題型」的不恰當我已經說過,「題目」的不恰當之處在於:有些人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做很多題目;另外一些人認為學數學完全不需要做題目,這兩種人都是錯的,曾經我發現前者是錯的,就不自覺的成為了後者,在大一下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學數學寫題目依然是重要的事情,原因是因為題目有另外兩個名稱,這兩個名稱大學數學課本都會常用,一個是例子(example);另外一個是練習(exercise),我...

人民的權力

今天自從我回家之後我就看著電視新聞直到剛剛,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關心新聞所播報的內容了,以前,新聞總是在播報政黨惡鬥的新聞,我們的政府就好像是一個癱瘓的政府一般,一直都是如此,每天立法院都在惡鬥,也不知到國家的教育制度到底改成了什麼樣子,我們是在如此的國家生活著。 我們的國家本來就是如此嗎?我們的人民是被政治和媒體操縱的嗎?前些日子我有幸讀了國父孫文的三民主義,看著它所提出的「權能區分」,簡單來說:政府只是人民請來的員工,如果沒有好好辦事,那麼人民就可以把政府開除,真正的權力還是掌握在人民手中,而政府要把事情辦好就好。然而,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的國家還是如此的混亂呢?這曾經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與我爸討論之後,了解到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人民還沒有被啟發,這就像高中的國文課文一樣,一群猴子被剝削,直到有一天,一個年輕的猴子提出了質疑,問為什麼要為剝削他們的人服務,所有猴子才恍然大悟,於是逃出了牢籠。我想,這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有人告訴我們真相,我們希望有人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正義。 這就是思想的力量,一句話或一件事情就能夠改變人的一生絕對不是一句行銷口號而已,我們想想,一次暗戀的經驗就能夠改變人的一生;老師的一句安慰也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對於科目的興趣,這些看似瑣碎的事件對於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大到超乎我們的想像。因此,我不相信有些人說改變是很難的事情,改變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已經習慣了舊有的習慣,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不知道會走向哪裡,改變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因此,只要我們勇於面對未知,勇於承擔心中的不安,那麼改變就從來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有朋友跟我說過這個世界的黑暗,說這個世界是被操控的,我想,正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被操控的因此我們無法改變它,如果這樣想就跟自我洗腦、催眠沒有兩樣,因為是自己說服自己無法改變的,然後,擁有很多權力的人就能夠繼續控制他的下屬們,這是因為那些下屬自己甘願被控制了。這就好像曾經有人說過在失火的馬廄中,馬是不會逃出去的,這並不是因為馬的力氣不夠,而是因為馬認為自己已經被控制了,人也是一樣,因為認為自己一定要受到控制而服從了不合理的命令。這個世界的黑暗,並沒有任何能力殺人,而是控制一個人的心靈去殺另外一個人,如果每個人的內心都發誓脫離黑暗,難道黑暗還能夠有力量嗎?如果沒有任何一個人允許黑暗的存在,那麼,黑暗僅僅就是一個人,難道靠眾人的...

第二天(2013.7.5):咖啡與回憶之旅

暑假我打算進行十次(以上)的咖啡之旅,今天是第二次,因為有接收到一些建議,內容認為我上一篇寫了一些過於瑣碎的事情,因此這一篇我會盡量讓遊記的內容濃縮一些,以下開始: 今天早上,打算策畫第二次的咖啡之旅,原本打算到台大附近的咖啡廳,但因為那邊十二點才開門於是我在家裡與我哥玩電腦,直到了下午又覺得去那邊很遠,跟同學討論之後決定換到一個離我家很近的地方:中山站附近的咖啡廳。 中山站我怎麼可能不熟悉呢?我從小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山人,每天都去中山站搭捷運,因此對那附近的路十分熟悉,然而我從小並不知道那附近有什麼好的咖啡廳,除了我高中會去念書,但現在倒了的丹堤之外,因此對於要去中山站旁邊的咖啡廳的提議,原本我是很不以為然的,怎麼可能我如此熟悉的地方會有什麼好咖啡廳呢? 但當我請出google map之後,就知道其中2條通就有一家特別的咖啡廳叫做「綠島小夜曲」,在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大驚訝,因為他就在我小時候常常經過的路口裡面,然而我卻絲毫不知道有這樣子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反而對這個咖啡廳有了特殊的感覺,我真想看看那個在我家旁的咖啡廳到底是如何呢? 於是我騎著摩托車穿越了我所熟悉的大馬路,來到了我在地圖上看到的地方,往巷子裡面走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家店,我心裡懷疑是不是那家店倒了,天空突然下起毛毛細雨,我想,慘了,我沒有雨傘,只有超熱的雨衣,接著,再看看大馬路才了解那家店是在對面,我走反了。 當我急急忙忙的穿越大馬路後,又找了很久,看到了一家很像是別墅的房子,裡面的人跟我面面相覷,心裡想,總不可能是這一間吧!於是我又繞了好幾遍,最後發現:的確是這一間!我大感驚呼,走進去馬上就被裡面的氣氛安撫,這間房子的格調讓我頓時脫離了城市的喧囂,我笨拙的找了個位置坐下,一拿到目錄就直翻這間店最有名的咖啡「綠島小夜曲」,上面還附註了這裡面有一點酒。儘管我平常幾乎喝不了酒,我也自稱聞到酒就會醉,但是既然都來到這家店了我就點了這家店的鎮店之寶,飲料來前的空檔就沉浸在我所帶的三民主義裡面。隨後飲料來到,我已飛快的嘴唇輕酌了一口,咖啡味道不重,正搭配那輕輕的酒味,就如同音樂班的舒暢,然而,好景不常,我感到一陣暈眩,心想再這樣下去我一定不支倒地,恰好這時候朋友來到我眼前,我馬上把綠島小夜曲推給他,自己再點了一杯冰拿鐵。 拿鐵的味道就不如綠島小夜曲了,因為這杯的咖啡味一樣淡,卻是用焦糖來充當酒的角色,雖然...

第一天(2013.7.2):咖啡與孫中山之旅

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了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孫文<<三民主義>> 之所以會想要開始旅遊,起因是因為之前與學姊和同學吃家聚的時候到了台北車站,被問起了台北車站有什麼好玩的時候…… 「KTV、補習班……還有網咖吧!」我竟然只回答得出這三樣東西!這讓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因為身為一個台北人竟然從來沒有好好的在台北市遊玩過,因此我興起了一個念頭:我要暢遊台北市。 然而,我一時並不知道要從哪裡下手,原本想買個地圖然後把每條街都騎過一遍,但是後來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這樣實在是太漫無目的了,吾母也認為這有些浪費時間,她說:「要去就要去一些有意義的地方!」 說來真巧,對我來說意義最大的就是喝咖啡,雖然我沒有細緻品嘗咖啡的品味,但是我就是喜歡耍帥到各個不同的地方喝不同的咖啡,想到以咖啡為主軸之後,上網查了有推薦的十家咖啡店,心裡想著就以這個為出發點吧!於是我開始了我的旅程……並且挑離台大最近的一家:卡瓦利-台北市永康街2巷5號。 以台大附近為出發點有三個根本且深刻的意義,第一是因為從台大開始有著從我最親近的地方開始的文青意味;第二是因為台大附近有我的腳踏車,騎著腳踏車往其他地方活動比較方便(前提是不能太遠);第三個是我要先去小福拿書順道去找某同學打聲招呼,總之根據這幾個理由我規畫出了我的最佳路線。 於是啟程,我早上11點多出發,為什麼這麼晚出發呢?我出發之前在收房間,為什麼收房間要收到11點呢?因為我的房間實在是非常亂,因應我要考期末考的緣故,我書都不收,今日不收、明日不收,桌子就超亂,所以我要花一些時間整理書桌才出門,然而沒有想到整理了一些之後發現塊趕不及了於是儘速出門。 到了台大之後跟同學打聲招呼問他說要不要跟我去喝咖啡,不過在他回答之前我就知道他不會去,所以我也在想我到底是不是講一句客套話,總之我也早就預期我要獨自享受咖啡廳的時光。終於,中午與另外一個同學在永康街附近吃了午餐之後,我前往了我所預定的那一間咖啡廳:卡瓦利。你們可能會猜想我走近那間美麗的咖啡廳時內心充滿了那些想像?不過我只是因為溫差而開始過敏打噴嚏,這是早上房間被灰塵攻略的症候群,我隨即拿出整包衛生紙與自己的鼻水奮戰,但畢竟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我並沒有任何掃興。 我點了一杯拿鐵,但是我卻是攪拌了之後才想起來要拍照,因此你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