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拠」是什麼?一般人看到這個詞的念法大概會直接聯想到它念作「ㄍㄣ ㄐㄩˋ」,但是日文學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會開始知道這不是念作「ㄍㄣ ㄐㄩˋ」,而是「こん きょ」。
對於母語是華語的我們來說,看到 「根拠」就會想到它念作根據,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大概跟「根據」有關,這樣學習雖然可以讓我們很快的認識「根拠」,但是卻也會讓我們很難真正學會「根拠」在日文的發音與意思。
我們藉由心理學當中的基模(schema)概念來解釋我們面對「根拠」的反應,首先,因為它長得跟「根據」實在是太像,我們會很容易把我們對於「根據」的認識直接套用在「根拠」上。這叫做基模同化(assimilation)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直接把「根拠」看成是「根據」,在這一瞬間,我們會以為我們學會了「根拠」,我們可能會想說......
「阿!這就是根據嘛!我學會了」
於是我們在面對充滿漢字的日文文章的時候,為以為自己其實真的讀得懂這篇文章,因為面對的種種漢字自己好像都有看過,都是從自己認識的某些詞改過來的。
但是!
這其實是我們身為華語母語者的傲慢,因為......這樣我們根本就沒有學會「根拠」,我們連這個詞怎麼唸都不知道。不知道一個日文詞怎麼唸很嚴重嗎?如果不會念一個日文字,就代表我們完全沒有辦法用這個日文字跟別人溝通。
想想,如果聽到別人說「こんきょとなるもの」你有沒有辦法根據這句話去切出原來前面兩個字就是「根拠」呢?如果只是把它當作「根據」,想必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以前在學日文的時候總是用華語的拼音來記漢字,但是這麼下來就會變得日文聽跟說都無法進步。有一次,我聽到有人說兩個字「こくはく」我想了很久,覺得這個字很熟悉但是都不知道意思,之後一查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告白」!因為我一直把它當作ㄍㄠˋ ㄅㄞˊ,所以就算看了這個字十幾次還是學不清楚它的發音!!
在基模的理論裡面,由於人是透過基模來理解這個世界的,如果我們的基模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需要學的東西,就會直接忽視它,因此自己無論看到了幾次 告(こく)白(はく),都忽略了它的發音,腦袋裡面一直重播ㄍㄠˋ ㄅㄞˊ,以至於最後這個字的發音都不會唸。
因此,其實對於會華語的我們來說,要學會漢字的發音其實是很困難而不是簡單的,困難的點在於我們在面對這些漢字的時候,我們需要抑制(inhibit)我們直覺反應的這些字的讀音,然後學習這些字的新的念法,我們在抑制舊的念法是很耗認知資源的,而且在回憶的時候這些既有的念法可能也會干擾我們新的記憶的形成,又更困難了。總之,學習漢字的念法對於我們而言是很耗腦力的。
相對的,在學習英文的時候面對的困難就會不同,我們通常不會很有自信地記得某種錯誤的念法,例如要念congratulation的時候,要嘛就是不會念,要嘛就是知道怎麼唸,不會有一個很清晰地但是錯誤的念法干擾我們。但是在面對「告白」的時候就不一樣了,ㄍㄠˋ ㄅㄞˊ會是永遠纏著我們的亡魂。
關於學習日文漢字發音的方法
在不斷的學習日文之後,發現其實要學習日文漢字的發音是有跡可循的。大家都很清楚日文漢字的發音其實是一個拼音系統,在這一點跟華語很像,大多是一個字發出一個音。跟華語一樣的是有很多字都有破音字,在華語裡面叫做破音字,在日文中包含音読み(おんよみ)和訓読み(くんよみ)。每個字在各種情況下的發音會不相同,只要熟悉各種情況下的發音其實就可以慢慢駕馭日文漢字發音了。這就有點像我們在國小國中學習華語的時候,都要學習一個破音字表格,那個表格會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哪個字要怎麼念,在遇到不同情境的時候能夠判斷出怎麼念就好了。可惜的是在日文裡面很少有教材會整理好破音字表格,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自己準備。
舉例來說, 我們看到音読み不去說這叫做「ㄧㄣ ㄉㄨˊ」,不然就會永遠都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念XDD,這個字是音+読み,後面的読み(よみ)是很簡單的單字,前面的音在字典上只有三種念法
(1) おと 風の音 音合わせ 音無し
(2) おん 音楽 音読み 音源
(3) ね 音色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念成 「おと」或者是「おん」,音色(ねいろ)不會念就送他XDD 。其實進一步可以去區分在什麼情境下要用 「おと」什麼情境下要用「おん」,還記得小時候破音字的表格也會教我們什麼時候要用什麼音。在這個例子上,可以簡單的觀察到如果「音」單獨一個字就有意思的話要念作おと,如果是要和其他字一起組成一個詞的話就會念成おん。以後面對從來沒有看過的字例如:「音標文字」就知道要念おんぴょうもじ因為他是和後面三個字組成一個詞的。
運氣很好的是,很多很難念的字其實只有一個發音,例如「訓」只能念作くん,這樣就會念訓練、訓話、訓育 等等字。如果沒有記得他叫做くん,而腦袋裡面只有ㄒㄩㄣˋ的話,就會一輩子都不會念這個字,挺悽慘的。
回到剛開始的例子其實根拠是官方公布的N1考題,其實知道很多時候「根」念作(こん)「拠」念作(きょ)很容易答對這題了。當然,很多時候這兩個字不這麼念,例如「羽(は)根(ね)」(拜託不要念ㄩˇㄍㄣ )、 「証(しょう)拠(こ)」都是常見的不同「破音字」念法。
熟悉一個字的兩三種念法,總比看到一個詞背ㄧ個詞的念法還要來得經濟許多。最後舉一個例子,在剛開始學習日文的時候會學到一個很長的詞「携帯電話」,念作携(けい)帯(たい)電(でん)話(わ),那個時候覺得難記的要死,記完之後也就擺一邊。
直到最近我學到的一個字「提携」,發現其實它念作「提(てい)携(けい)」(拜託不要念那個我們都知道的音),這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其實我在學完 「携帯電話」應該就要會念這個不好念的字了(但是我不會)。你們看,公視學習ㄧ個詞携(けい)帯(たい)電(でん)話(わ)就能夠學會四個字的發音,現在想想,雖然大家現在都講スマホ,講「携帯電話」會被當作是老人,學會這個詞,還是挺經濟實惠的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