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屏蔽效應 信任是紙糊的 第三章 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相信




(十月一日,禮拜三),我緩慢的走向學校,也許是因為昨天太累了吧!最近要段考,不過熬夜不一定是讀書就是了。今天一大早就失眠了,真該懷疑我的身體是不是壞掉了?所以我五點多就出門,搭著晨間的第一班公車,在車上小歇了一會兒,到站後,依依不捨的下車,走向名為學校之「大監獄」。校門口沒有教官,孤獨的我也不用管服裝儀容,平移到教室裡,在自己的位置上,變成一團棉被似的趴在桌子上,好累,終於能睡著了。
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快要上課了,同學在討論東西,聽聽看好了,他們說:「今天家政課要買食材。」想也知道,我沒有買,昨天在趕工,一不小心忘記了,只剩下中午的時間可以買了。因為我沒有買而被黎雲打了一下,似乎是我太好講話,所以他打我的時候才會放心嗎?這個社會是不是應該修理一下他阿?我在座位上,神遊,我最喜歡看老師的動作和聽老師的口頭禪,老師講「壞習慣」的時候的口音,我真想學起來,不過我的天資似乎沒有這麼厲害。接著我不小心把注意力放在前面的同學放在桌上的ipod上,如果我沒有看錯,他應該是在放銀魂吧!銀魂也滿好看的,所以我也在偷看。
這就是傳說中的學校生活,如此的「有趣至極」,我不相信有小說會寫老師上課的情形,除非是有怪老師,或者是有怪同學,怪老師我們學校是有,不過這個「特種班」是不可能遇到的。那怪學生如同涼宮春日那樣呢?恐怕我要說一個現實了:班上最怪的人是我。所以,靜默直到中午。
你如果問我,願不願意拿錢來換瞬間的快樂,我會想一想,如果是一百元的話,我會願意,如果是五百元的話,我絕對不願意。但是真要說人類賺錢的目的,不就是換「很大很大的快樂」嗎?如果你的賺錢只是喜歡欣賞數字跳動的快感,那我要恭喜你,你是個空殼,是叫做「伽藍之洞」嗎?正因為錢對我來說很重要,我要去買小說,所以,錢對我來說,是小說,而不是那些毫無意義的數字。

十二點出校門,買了甜椒,折返,邊走邊玩著甜椒,把甜椒掛在椅子上,用錢包壓著五百塊紙鈔下面再押著硬幣,12:55分,好熟悉,是要發生什麼事了嗎?我走到班上電腦區,看看同學在玩東方緋想天,再繞到隔壁,看看打牌的同學們,瞬間想上廁所,我於是說了一句很有可能是犯罪動機的話:「我要去大便。」旁邊有同學加油添醋的說:「XX要去大便,去大便還直接說!」

我不想理他,就直接出「班」,這時候又剛好遇到了一群同學進教室,我到廁所解決完之後回來,已經一點了,我回到我的桌上,準備去上家政課。我看著桌上消失的五百元,這是真的嗎?

我好一陣子不敢相信我的五百塊被偷的事實,我在四周都找不到,之後我又以為是同學在開玩笑,結果竟然不是。五百塊,就如同蒸發了。蒸發的不曾存在過,我還一度以為是不是我根本沒有帶錢?

我想起了某一件事,我曾經看過錢的瞬間凋零。
這是一個很遠房親戚家裡面的故事,小時候有去過他的家裡,都是好豪華好漂亮的器具,我那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奢侈」,所以我非常敬佩這個大叔,覺得他是全世界最有眼光的人,我純粹是利用閃亮亮的器具來判斷的。媽媽跟我說這種習慣不好,他說奢侈不是一種美德,我從小就對於兩個詞特別感冒:「君子」、「強」,媽媽說的美德無一是觸發了我的開關,我不相信。
大叔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有人說他是欠債什麼的。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我那時根本不相信「奢侈」跟「欠債」之間有任何關連,後來發現,不要奢侈的原因原來是花錢為自己買一條「後路」,不能預料哪一天錢財會離自己而去,又因為錢財是邪惡的,不,應該說,是因為錢財的力量使人變的邪惡。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錢或許跟權力一樣,多少人在爭?總結一切來說,君子存錢不是壞事,也不能夠再讓我討厭了,可惡!

所以,我偵查的時候,毫無疑問的,是金錢吸引犯罪,然而,犯罪的動機是什麼,我不清楚?仔細回想過程,我從回到教室之後,放了錢,就沒有確認前是否在那裏了,所以犯案時間雖然短,但是卻有兩個可能時段,一個是我在教室裡的時候,另外一個是我出教室後。這兩種相比,的二種的機率當然比較高,但是第一種也不是沒有可能性,假設是第一種,兇手是在我放下錢之後,就注意到錢了,於是趁我不注意偷竊。第二種的話,兇手事先看到前的可能性也有,但是如果是同學叫喊我去上廁所之後,錢才被偷的可能性當然比較高。
可能性還是可能性,並不能成為「證據」,所以我開始尋找搬上同學的不在場證明,但是,這件事等到放學後再說,用即時通才可以獨立問。

接著我需要證明我的錢是「被偷」的,如果有一些人,說我的錢是自己掉的,那我需要有利於我的證據。我的錢包擺列方式,是錢包壓著紙鈔壓著零錢,所以不會無緣無故飛走,在犯案後,形式則變成錢包壓著零錢,如果是自己掉的話,零錢和錢包的擺放位置也會改變,但是事實上卻跟偷竊前完全一樣,這是唯一可以證明的東西:的確為偷竊。

鄭清:「你是想當偵探喔!」

確實沒有錯,在犯案可能時間很短的情況下,應該比較容易抓到兇手才是。
我回想當時的情境,我的桌椅在教室後方,在前方打牌或者是玩電腦的人都有不在場證明,還有早就去家政教室的人也有,把這些人去除,應該就會找到兇手了吧!但我還是太天真了。

回家的時候,跟鄭清聊天,他說之前他的錢也有被偷過一次,睡醒了錢就不見了,完全沒有頭緒,所以這次我應該是比較幸運吧!我期待能找到兇手,但當我知道不可能之後,假如使用非常下流的招數,不知道兇手會怎麼想?
回到家,即時通一上線,就對謝芬隱藏,我今天沒有時間聊天,我必須查出兇手是誰。

包括打牌區和電腦區的人都有不在場證明,我利用很多個視窗交叉比對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的人,根據目前的狀況,去除不在場證明的人,只剩十個人,我欣喜若狂,因為還有一部份的人還沒有問,所以範圍能夠續縮小,情況很樂觀吧!
睡覺前好好的躺在床上發呆,我其實本來就不是很喜歡這樣猜來猜去,在辦案的時候,不管是誰都有可能犯罪,我必須問過任何人,任何人的信譽都不能拿來做擔保,因為每個人的心不是只有一面,表面上很和平的班級,誰會是竊賊呢?不過事實上發生了,我也覺得不敢相信。那我該相信什麼呢?只有自己腦中的邏輯可以相信了?
哎呀!活著真累。乾脆整天躺在床上好了,啜飲著寂寞的生活是否我也可以接受呢?如果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下生活會使人遍體鱗傷,那麼,我就會孤身一人嗎?看來應該是不會,我喜歡用很多的人來填補自己,因為我不自戀。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斷的花錢或時間在自己身上,我會覺得很「內疚」,基於這種內疚,我們會想到一種解決的辦法:「給予」,無窮的給予,不管對方是如何利用,浪費也好,珍惜也好,反正東西是我給別人的,處置權不在我,「給予」了之後,我沒有任何內疚的理由。如果說人們會把錢捐到慈善機構的原因,除了做善事之外,理由應該就是這個了,給人的,就可以放心了。

我對於房間的樣式不是非常講究,但是有「偏好」,我喜歡綠色,我對於房間的顏色很敏感,我是站在「居中顏色」的立場,我不喜歡爭,不喜歡猜,所以我仔細想想,我找兇手的過程,真的也是「一頭熱」,沒過多久我最討厭的「厭惡」感瞬間浮現,我很懷疑這是不是我頭痛的原因?
我曾經問過某個同學,問他中午在哪裡:
「你中午去哪了?」
「我出去買東西。」
「跟在一起。」
XXXXXX
「那你們幾點回來?」
12:55分左右」
「所以你沒有不在場證明?」
「對」
「那有沒有其他證明?」
「沒有」
「所以你有可能是犯人囉?」
「對」
           我不喜歡我個人裂成兩塊組合積木的感覺,我不能夠證明這個人無罪,一邊的我不斷的創造出懷疑;另一編的我不斷抹殺懷疑,我不要!這樣真的很累,我可不可以用500元來換一個假的信任?當然不行,如果這一次放過了,那麼以後我再被別人偷錢,要怎麼辦?我不能讓我的生活被掏空!
           所以我強迫自己,就這樣尋找下去,討厭,乾脆睡了吧!明天是禮拜四,我還真期望禮拜六趕快到來。待在家裡看動畫,逃避是最好的。
           (十月二日,禮拜四。)
           我好不容易注意到今天的天氣如何,今天台北市出太陽,在不冷也不熱的天氣。平凡是台北市天氣的特徵,講好聽一點,是四季如春。我從床上平移到學校,我終於想到了什麼:我應該要繼續尋找竊賊了。
           根據各種事件的推理:犯案動線、不在場證明、以及各種證據,最後刪減到只剩下七個人沒有不在場證明,我應該走到每一個人的前面問嗎?我應該一個一個人要求做筆錄?基於我的膽小,我放棄,我沒辦法再偵查下去了。
           因為我很怕傷到別人,或是傷到朋友之間的感情,所以我不敢往下偵查。我可沒有大義滅親的魄力,500元,在我吸收的邊緣,我打算放過兇手了。
           不過我必須想到一個特別的方法,來做一個結束。我的表面不可以認輸,我必須要假裝努力偵查,想要偵查出兇手的樣子。所以我努力構想一個方案,能夠讓我全身而退的方案。

           於是我把想法動到信任之上,說謊,只要說謊到了一定的「混濁度」就不會被猜穿。我必須要設計一個謊言,讓兇手看到之後會相信我抓到他了,不是兇手的人看到之後會認為我抓到兇手了。
          
           我突發奇想,到班級論壇上發一篇文章:


           我已經找到兇手了,但是因為認識了這麼久,我也不想破壞朋友間的情誼。所以我暫時不公布,如果之後還有人的錢被偷的話,我就會把兇手公布出來。

發完了之後非常滿意,我問鄭清對於這一篇的看法,他遲疑了一下,用即時通回應:「非常中二(註:就是心目中典型的國中二年級生,症狀有很多:例如喜歡發表一些哲學思想等等,其他的自己上網查。),真的不愧是中二的代表。」
我回應:「你信不信會有很多人真的以為我找到兇手了?」
「不信!」

如我所願,只有鄭清這一個人是聰明的,在後面幾天,陸陸續續有人問我:「兇手是誰?」跟鄭清說明情況之後,他大吃一驚,他說:「怎麼會有這麼單純的人?」

我在即時通跟鄭清說:「在偵查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恐怖!」
他回答:「恩。」
「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相信,只能相信那些冷冷的證據。把每個人都縮成那些證據,對於一個人的感覺是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
他回應了一個完全不相干的東西:「之前我的錢包也被偷了。也沒有找到人。」
「我們是不是看不清一些東西?有些人披著面具生活,是一個非常偽善的人,那要怎麼辦?」
「怎麼辦,還是活阿!」
「怎麼活?」
「我敘述一個觀點好了,這個觀點還在試驗階段,我認為:任何人本身都有一點點善良的成分,不管是多麼罪大惡極的人,至少也有一點點善良能夠汲取出來;至於那些善良的心死去的人,就是值得同情的人了,所以說,這個世界並沒有壞人。」
我吐槽:「你自以為是孟子嗎?你真的相信人信本善這一套?」
「應該吧!」
「你覺得有人一出生就是壞人嗎?」
「你對於壞人的定義是什麼?」
「損害別人的利益」
「這個是壞事,不是壞人」
「對吼!所以說,只有壞事沒有壞人,你的意思是這樣?」
「不完全,對於不同的對象,對一件事的認知都不一樣。舉一個殺人犯的例子。如果A很恨BAB殺了,對A來說是好事,對B來說是壞事。」
「對於這個社會的和諧是壞事,所以才要判A死刑?」
「對!」
「所以沒有絕對的壞事?」
「沒有,你有聽過輪迴嗎?」
「有」
「輪迴有一句話:預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欲知來世果,今生行得是。」
「所以你是說,A殺了B,來世B會殺A?」
「對,所以輪迴就是AB不斷的殘殺,就像DNA螺旋一般。突破輪迴的方法只有一個,當B可以殺了A的那一世,B必須『原諒』A,當原諒,AB的枷鎖就解除了。」
「所以回到人性本善吧!你認為什麼?」
「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殺人,假設今天把法律廢了,就會跟有些人說的一樣人會不斷的死人嗎?不一定吧!」
「但是死的人會變多。」
「是會變多沒錯,但是也不會多到哪裡去。因為人不會無緣無故去殺人的,一定是殺人對他有意義他才會殺人。」
「每個人都為了自己想要的,而努力奮鬥嗎?」
「是的。」
「那麼,人性本善就可以勉強成立了吧?」
「所以你也應該相信了吧!」
「相信什麼?」
「兇手不是壞人。」
「但是為什被偷錢的人是我,囧死了!」
我晚上特別去書店逛一逛,看看我想要買的書:空之境界,如果我真的想要,偷竊不是壞事嗎?但是基於社會的和諧,我必須被判刑,算了,我才不想與全台北對上,回應奈須茸:「我不敢自殺,絕對不敢,我連偷竊都不敢了。」各位知道什麼叫做正向思考?發現自己沒有錢的時候,就會努力去賺錢,然後買下這本書。這真是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雖然討厭,不過我也提不出一個可以替代的主義,這是「必要之惡」嗎?就沒有完美的社會主義出現嗎?發展了這麼久,看來是完全不可能出現了,我們的國父呀,你不該死在肺炎的,你不是有很漂亮的思想嗎?
曾經我很懷疑孫中山對於革命的實體貢獻畢竟不大,那為什麼孫中山是國父呢?老師說:「孫中山是唯一,在那個朝代中,知道戰爭完之要做什麼的人。」

「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橫躺在歷史課本裡,每個思想家都很認真,想要改變目前的生活,但是失敗居多。每個人都想要讓自己或者是讓別人活的更快樂吧!不管是那些物理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們。大家都很努力了,不管結果到底好不好,這不已經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嗎?付諸一個夢想,真令人感動。
因此,我可能已經原諒了竊盜者了,但是,如果抓到了,可不可以「回復原狀」,撇開那些好像很偉大的大道理,我真的需要那些錢來買空之境界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TAAZE送二手書注意事項!!

網路上可能只有少數的網頁有在介紹TAAZE讀冊二手書上架的注意事項, 大多都是說怎麼送書而已,但是筆者在最近送出了兩批二手書之後發現有一些送二手書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以後想要在TAAZE賣二手書的廣大讀者們XD 注意事項一 所有要送過去的書都要有被丟棄的打算。 在二手書待售條款的第十一條: 十一、二手書退回費用: 1.二手書退回費用包含運費與退回手續費, 運費以每本新台幣20元計算;二手書原書籍定價(版權頁定價)之5%為退回手續費 。上述兩項費用加總未滿新台幣100元者,以新台幣100元計。除下列第2點描述之特殊情況,退回費用採貨到付款。 每一次送過去的書裡面,只要冊封有一些凹損,由TAAZE判定他們覺得不能賣的時候,就會直接說要把這些書下架,如果想要把這些書退回的話,就會收到鉅額的手續費和運費XDD,筆者第一次就被這個手續費驚訝到。 因此,要在TAAZE賣二手書請做好書被丟棄的準備,也就是就算書沒有被驗過也不要他們退回來的打算,不然在書賣出去之前就會賠上不少。 注意事項二 在賣之前請先試著在其他網路拍賣平台(露天、蝦皮等)試著賣賣看一段時間  在二手書待售條款的第七條: 七、代售手續費(佣金)與賣家銷售所得: 賣家銷售所得之計算方式: 賣家自訂售價扣除代售手續費(佣金,採四捨五入) 之餘額為賣家銷售所得。 代售手續費(佣金)為賣家自訂售價之35% 。與讀冊生活另行議定代售手續費(佣金)之賣家不在此限。以賣家自訂售價新台幣110元為例,110元x35%四捨五入後,新台幣39元為代售手續費(佣金),110-39=新台幣71元為賣家銷售所得。  二手書能夠賣的錢裡面有35%的部分會被抽成。我是可以理解TAAZE的工作人員辛苦的處理很多二手書,要確認書況並且把這些書跟販賣書的連結整合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35%其實真的很高,露天的手續費大是1.5%,35%是1.5%的23.3倍。 追根究柢而言,可能因為二手書的買賣還算是一個寡占的生意,有名的二手書店包含茉莉、華新、書寶,以及網路二手書店TAAZE,在收購二手書還有賣出去的價格間都有極高的抽成。在二手書的買賣市場當中我們缺乏了一個不經由他人經手的自由市場,我們每一次想要賣二手書都被其他公司撥了一層皮。 ...

傾城之戀與張愛玲的愛情觀

收錄在傾城之戀一書中收錄了張愛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傾城之戀,這個故事名稱乍聽之下好樣要寫什麼公主與王子之間的故事,而且,的確,如果光看整個故事表面,好像男主角與女主角有了幸福美滿的結局,舉例來說,張愛玲在文末如此道: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 看這樣的結尾會以為這個故事僅僅是諷刺這個世界上的愛情不會像這兩個人的愛情一樣美好;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會像是這兩個人一樣真愛,這類的評論,然而,如果深層的看傾城之戀,就會發現張愛玲所要說的並不是這個樣子,在張愛玲的眼中,這樣的愛情稱不上是幸福也說不上是不幸,只能說得上是某種「巧合」的產物。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這一句話完全道出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傾城之戀」這四個字本來會讓人想到那種至高無上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甚至值得犧牲一整座城來換取,典型對傾城之戀的的想像如下: 「女主角是一個城的公主,而男主角是平民,原本城裡的國王要將女主角嫁給某個王公貴族,然後這個女主角落跑了,於是就愛上了這個男主角,可能接下來國王一聲令下要殺了這個男主角,結果男主角就跟女主角私奔之類的。」 或許也可以想像各種歷史故事的面貌,例如:商紂王禹妲己、周幽王與褒姒,這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傾城之戀」,然而這樣的傾城之戀所說的都是:美好的愛情與江山之間的抉擇。 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完全不是這樣,這個故事只是:香港落陷了,因此男女主角結婚了,雖然這個與典型的傾城之戀都有「傾城」與「戀」,但是其中的意義分明就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在典型的例子之中,愛是目的,相對的,城的毀滅就成為了愛的工具;但在張愛玲的故事中,很難看出來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實質關係,比較像是一個巧合:城的毀滅剛好成為促成了愛情的工具。也難怪張愛玲後來會這麼說: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在這段文章中,張愛玲說的這個「也許」是毫無因果的,因為流蘇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不可能會直接造成城市毀滅,然而也正是這個「也許」讓我們了解張愛...

陳榮凱教授訪問及心得

1. 生涯人物的生涯發展歷程的理解陳述 成長期:對科學的想像 小時候想當太空人 原本住在台中,高中的時候因為聽說台北的人很厲害,於是來台北建中求學,於是與原本家庭的互動較少 求學過程中,發現台北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 探索期:定錨,立定數學志向 明白台灣沒有太空人,而且要去國外當太空人的夢想太遙遠 高中時期立志要當科學家,但是還沒有決定要念什麼 關鍵點:那個時候原本是念二類組的系,因為聽說第三類組的老師教得比較好所以轉去第三類組,後來發現自己對於生物要「背」的東西沒有興趣,最後又轉回二類組。並不是對所有生物都沒興趣,而是對死背的東西沒興趣。→尋求要理解的科學 明白科學最根本的部分就是數學,之後決定要當數學家,課業壓力也就突然降低了。 大學念台大數學系,畢業之後去美國留學,直攻博士 在國外研究台灣幾乎沒有人研究的「代數幾何」